国际教育学院
首页 - 学院党建

民办学校讲述 | 王贤俊: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深耕者

来源: 添加时间: 2023-11-11

11月10日,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专题文章《王贤俊: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深耕者》。在此,特予转载,以飨读者。


“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题记

d025c31858c04e135fdbf53ae36bd1d.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一大批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成为理念卓越的教育家。立足新时期,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国民办教育生动鲜活的办学实践,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特开设“民办学校讲述”栏目,从“内部人”的视角,记录民办学校举办者筚路蓝缕的创校故事,呈现民办学校独特的生命叙事,刻画民办学校丰富的发展图景,留存民办教育珍贵的历史烙印。现刊发第8期《王贤俊:民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深耕者》,以飨读者。

人物导航:

王贤俊,1946年6月出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教授。大连艺术学院举办者、创始人,现任学校党委书记、董事长。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坚持教书育人,主张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原创剧目与经典剧目同频共振。曾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新闻人物、辽宁民办教育行业十大功勋人物、辽宁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获评“辽宁省教育世家”。2021年8月,曾在第27次全国高校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代表介绍了学校党建工作经验。


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是他奋斗的信仰目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他不变的精神追求,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他永恒的心中坚守。永不停歇的脚步来自他强烈的责任,无私奉献的情感源自他心底的大爱。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祖国的期望、师生的嘱托推动着王贤俊一步一步攀登上教育发展的新高地。



01半生戎马,为育人而先为人


王贤俊出生在大连市金州南端的大海边,听着大海的涛声,沐浴党的阳光,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他的人生信念就是热爱党,忠诚于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生要为党的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他最喜欢的就是教育工作,教育是他一生追寻的事业,育人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他用9年时间,实现了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跨越,书写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大艺传奇”。在王贤俊的灵魂深处,始终坚持为育人而先为人,潜移默化引领学校前进的方向,孕育出一批批有大爱、有担当、有创造、有追求、有能力的大艺人。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三个一切”办学理念,凝炼了“明德、精艺、崇实、尚美”的大艺校训,开创了“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的大艺精神。

作为学校党委书记,王贤俊始终坚持党委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把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办学治校的全领域,贯穿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他提出大思政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并构建了四个“大艺体系”,即创新思政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剧目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办学之初就主动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写入学校章程,融入事业发展。2000年1月,学校成立后就及时成立了党委;2004年12月,设立二级院系专职书记,实行二级院系主任与书记拥有同等权责的“两长制”;2005年5月,率先在二级学院建立和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了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学校先后获评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中共辽宁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02

忆过往事,峥嵘岁月风雪度


2000年是千禧之年,更是王贤俊的难忘之年。这一年,大连艺术专修学院正式成立,他顶着重重压力,历尽千辛万苦,从文化企业领域华丽转身,带领他组建的创业团队迎着寒冬时节的海霞,踏上了艺术教育之路。

建校初期,他带领团队以骄人的姿态开创了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办学奇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随着“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连分院”和“大连艺术高等职业学院”的相继成立,年轻的“大艺”以百折不回的勇气朝着扩大社会声誉、提高办学层次、外延内涵并举、本专双线发展的战略之路迈进。当年,寥寥几人虽与劳苦相伴,但却倍感幸福。累了、冷了,扯几件衣服在车中入眠;饿了、渴了,面包和凉水就是晚餐。望向远方,天寒水冰;再看近处,炙热的心早已燃起火焰。

王贤俊日夜思索,从学校的发展道路、治理风格、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走一条“培养应用型人才、依托制度治理、思政融入教学、艺术实践创新”的道路。大艺在民办教育征途上紧紧抓住成功转设的发展契机,把以生为本、质量至上升华为大艺精神的灵魂,将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建设的根本着力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校发展推向了新阶段。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和辽宁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现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18个,涵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5个学科门类。有转型发展试点专业1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

回顾过去,他深情地说“时间如逝水,一去不复返,回顾半生时光,我从未孤单,因我心中的情与爱,将情谊定格在心中的永恒,那段岁月虽艰难但始终难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苦的日子已经远去,我们更应当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03

思徳铸身,文化为骨绵远长


他曾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与古代修身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一脉相承,看似朴素,却极为深刻,我们要让宏大命题实际落地,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本质。

王贤俊紧跟国家政策,结合多年基层经验,综合学识见闻,探寻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将大思政融入到艺术教育,把红色文化、现代生活、人民群众需要相统一,坚持推进“艺术+思政+实践”的教学改革,倡导用思政课“七进”和“三个课堂”联动、用思政课“七进”拨动情感心弦。

他坚持教书育人,主张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原创剧目与艺术实践同频共振。一部大型剧目的创作带动学校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灯光、音响、服装、化妆、舞美等系列专业将近3000人参与。思政教师将课堂搬到排练场,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政内涵;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创作、同台排练演出,在浓厚艺术氛围中感受和接受思政教育。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创作的大型剧目多次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王贤俊特别注重学校的思政教育,认为育德和育才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进行。他积极探索以剧目创作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舞台上下、课堂内外都要融合进行思政教育。他多渠道找寻剧本创作材料,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剧本创作,多种形式来演绎剧本,课堂和教材、思想和精神、生活与艺术进行多层次交汇。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思政课变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得生动起来形象起来,易于学生接受。

王贤俊除了注重在学校一以贯之抓好思政教育外,还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之中,积极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他在与国外学校进行交流时,紧跟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建立中外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发展。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学校时刻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政策发展,以开阔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为己任。目前,已经与法国、意大利、瑞士、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刚果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国际交流跨越式发展,构建了国际跨文化育人机制。

他先后被授予“中法教育与文化大使”“法国亚眠文化大使”“意大利荣誉公民”等称号,并与法国亚眠大学、泰国格乐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分别设立了海外“丝路·青春国际艺术学院”,打造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国内国外学历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与法国萨克雷大学的合作交流中,萨克雷大学更是积极表示合作建设中欧国际高端实验室,并配合学校在欧洲开办孔子学院,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真正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科研共享、实践教学等角度来增进国与国、校与校之间的文化与情感交流,以德为骨,以文化为核,用思想化魂,耀中华之光。


04

打造特色,赋予艺术实践新内涵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思政为引领,着力推进艺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灯光下、舞台上、一生多师”的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个课堂”联动、“五个一体化”的艺术实践教学特色。在校内外建有实践教学基地200余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政府或权威协会组织的比赛 ,获奖82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8个、省级奖项777个。与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瓦房店市、山东省荣成市、黑龙江省鸡西市、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展“政企校-产学研”合作,开展市校协同,聚焦人才培养。

2012年至今,学校原创创作了“和平三部曲”(《汤若望》《樱之魂》《和平颂》)、“青春五部曲”(《丝路·青春》《追梦·青春》《梦想·青春》《信念·青春》《拥抱·青春》)和《辽宁之歌》《光荣·梦想》十部大剧,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全程参与,剧目创排演的过程既是师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又是课堂与舞台连接的过程,剧目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和平颂》《丝路·青春》《追梦•青春》《信念·青春》等原创剧目先后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通过舞台演出、网络直播、电视重播等创造了辽宁省教育系统1000万余人在线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盛况。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影响广泛。《追梦·青春》上演后不久,时任省委领导到学校视察时,把学校赞誉为“《追梦·青春》诞生的地方”。《追梦·青春》被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评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信念·青春》荣获辽宁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辽宁之歌》于2022年被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辽宁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选题目录。受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委托,学校党委充分挖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旨,以大学生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线索,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创排了原创大型舞台思政剧《光荣·梦想》,再现了辽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伟大辉煌历程,催人奋进,令人自豪。大艺师生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演一次英雄,一辈子活出英雄气概”的精神信仰牢记于心,全力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努力用优秀文艺作品感染人塑造人激励人鼓舞人,呈现出舞台艺术与舞美科技的交汇融合,为参演师生和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和弥足珍贵的红色洗礼。

彰显艺术院校特色,从促进地区文艺繁荣出发,积极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一是坚持与本地政府合作打造文化惠民工程项目——“春、夏、秋、冬四季情韵音乐会”,近五年共举办30余场,广受各界好评,并荣获2020年度大连文艺界文艺活动推进奖。二是发挥艺术教育专长,助力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2020年,学校入选“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与辽宁省抚顺新宾县、清原县,丹东宽甸县、东港市和大连金普新区19所中小学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累计派出96名支教师生,在对口支援学校进行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学校实践演出中心荣获“辽宁省2020-2021年度浸润行动先进工作单位”称号。三是做好校地合作和校台合作项目。学校打造的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和舞蹈团等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同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电视台、剧团在演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把演出过程变成人才培养过程。

学校师生受邀参加央视《五月的鲜花》《民族器乐大赛》《民歌大会》《合唱先锋》等近百场大型活动,并承办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受邀参加了辽宁省教育厅“和祖国一起成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辽宁省教育系统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晚会等10场省级大型演出,承办了“我心向党,喜迎二十大”辽宁省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受大连市政府、大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邀请,参加了“滨城之夏·艺术季”夏季广场群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等大连市演出。2021年,学校与辽宁省文化产业协会合作,经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授权,进行紫砂艺术文创产品的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等研发工作,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过程。


05

仁德正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二十三年的办学实践中,王贤俊始终坚持“思政铸魂、立德育人、大爱情怀、守正创新”的大艺精神,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崇高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发展。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同时,将创新创业融合到专业教育中,大力倡导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积极推动艺术科技创新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创新创业教育一个又一个为之惊叹的奇迹。学校文化科技创意园被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双创扶持单位”,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王贤俊总策划、总设计“三全五育”校园建设总构想,着力构建“大思政+美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融合育人模式,并亲自负责指挥建设150亩的“九棵槐学生农耕园”“水源地学生植物园”“凤凰书院匠园”等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规划配套建设劳动教育教学用房、农耕音乐广场、樱桃林、香椿酸枣林、花椒林等,着力打造融教学、研究、实践、开发、观赏、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示范基地。通过师生们劳动实践,用实际行动推动“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相融合,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体验劳动之乐,感受劳动之美,探索了“校园劳动实践”“社会劳动实践”“家庭劳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模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构建“五育”并举长效育人机制。在王贤俊的带领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和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通知》精神为准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全人培育、文化浸润“五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建立了“三环”聚能管理体系,构建了“艺启”“艺臻”“艺馨”三个学生社区,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作为学校“铸魂逐梦”工程的重要内容,努力打造富有大艺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积极开创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新局面。2022 年 3 月,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辽宁省年度首批单位入选教育部自主试点高校。

他常说,要将大爱情怀的培养贯穿于思政教育全过程,力求每一个步骤都有“爱”的印记。学生首先要在心灵上有触动感,才能激发学生思想进步的热情,所以要感动学生首先必须感动自己,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他常年坚持以生为本,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学生群体身上,回应他们的现实关切,进一步整合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优势,有效激发思政教育的内生力和创造力,形成权为学生所系、情为学生所依、利为学生所谋的思政教育向心力,使思政教育更有温度,促进思政教育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王贤俊爱才敬才惜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外教育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建设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心与心的凝聚,力度足以定乾坤;情与情的凝集,温暖足以化寒冰;人与人的团结,力量足以创未来。

多年风霜相伴,多年寂寞相拥,但时光给了王贤俊最好的礼物。“十年打基础,二十年出风采,三十年实现大艺梦”,用他人生中最宝贵的岁月深耕民办艺术教育,为大艺人创造了一个梦想的平台,让怀揣梦想的大艺人踏足更高更好的舞台,正是王贤俊有着为党为民、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忘我奉献精神,有着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爱学校、爱师生的大爱情怀,有着“勤育英才泽神州、诚滋桃李芳天下”的高度使命责任,他才能带领大艺师生用不一样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思正德明实力强的莘莘学子。

浏览量:1043